一、大司马的由来与地位
1.历史背景:西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(前139年)罢太尉,元狩四年(前119年)始置大司马,以大将军卫青、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多,特加号大司马,以冠将军之号。2.地位象征:在汉朝历史上,大司马可以说是武将中的最高荣誉,象征着极高的军事地位和荣誉。
二、大司马的历史人物
1.吕岱:吕岱是东汉末年的武将,50岁时开始领兵作战,91岁时成为东吴武将,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。2.卫青:卫青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大司马,以功勋卓著而闻名,曾率军北击匈奴,战功显赫。
三、大司马的生死之谜
1.王世元(朱慈焕的子孙):化名王世元的朱慈焕的子孙,75岁时被康熙以“虽无谋反之事,未尝无谋反之心”理由,下令凌迟处死。
2.文天祥: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,时年47岁时英勇就义,一代伟人就此陨落。
3.李政道: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,97岁时在旧金山去世,享年97岁,他的贡献永远被世人铭记。四、大司马与家族传承
1.马他爸爸:马他爸爸对大司马非常崇拜,金生前很光荣,死后又风光大葬,以古代人眼光来看很成功,因此马他爸爸崇拜金的为人也很正常。2.周子:周子10岁时在单国的单襄公跟前做事,单襄公察其色,听其言,观其行,赞之:立如苍松,目不斜视,听不侧耳,言不高声。单襄公是个大能耐人,看人极准,临死时他嘱咐单顷公:周子不弃根本,必为诸侯,不可慢待。
五、大司马与历史变迁
1.黄河治理:从东汉末年王景这次治河到唐代末年的八百年中,黄河决溢仅有40个年份,且都不大,主流一直处于稳定状态。后来,河患又逐渐多了起来,直至宋仁宗庆历八年(公元1048年)发生第三次大改道。2.吴国崛起:吴国倚重伍子胥、孙武之谋,两破强楚,南服越国,北威齐、晋,成为诸侯一霸。阖闾十九年(公元前496年),吴国乘越国举丧出兵伐越,败于姑苏,阖闾受伤而亡,太子夫差继位。
大司马作为历史上的一种荣誉和地位,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。他们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。